返回網站

壓力大失眠?

試著正念練習,減輕壓力專注當下

· 舒壓

失眠睡不著,多數與壓力有關

根據統計,台灣有失眠狀況的人超過480萬,其中約250萬人有慢性失眠問題,其中又約三分之一主訴自己害怕睡眠。

臨床發現,有個案因長期處於淺睡狀態,致白天精神不濟、工作效率差,但不知自己為何失眠,久而久之,每到晚上就怕自己睡不好覺,愈怕就愈會失眠。

除了部分失眠個案是由於生理及環境因素所致,多數的失眠都跟壓力有關。

當人焦慮緊張時,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作用會增強,它讓全身處於備戰緊繃的狀態,這是身體面對危險時的求生本能,但是如果長期都讓身體不斷處於危險的訊息下,器官過度耗損,免疫系統功能會下降。而副交感神經系統,無法適時發揮煞車功效讓身體放鬆舒解,使得身體無法好好休息。

運用正念覺察,分辨壓力和壓力源

時時刻刻,以無所求的態度,保持耐心與不評價,並帶著初學者的心,用新鮮的感覺看待事物。

在此有兩個名詞需先區分一下:「壓力」(stress)與「壓力源」(stressor),前者是個人內在的主觀壓力感受,後者是可能帶來這些壓力感的外在來源。

我們總會希望最好別有任何討厭的壓力源,但外境完美、全無壓力源的情況,又幾乎不可能存在,這種體認的本身,就是邁向減壓的第一步。能減少外在壓力源固然很好,但更重要的是,培養面對壓力源的態度,學習在不如意的外境下,依然保持內心的從容與安定,使得壓力指數降到最低。

因此,縱使面臨同樣的「壓力源」,兩個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「壓力」就可能有很大差異。

面對壓力,你需要考慮情緒、想法和感受

一般人遇到壓力外境時,可能腦中會有擔心的想法,心裡會有焦慮的情緒,身體上也會出現緊繃不舒服的感覺,包括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、胸口悶脹等等。而以上這幾種又會不斷交互影響,使得情況往負向循環。

有些人會在壓力源前慌亂無章或生氣埋怨,不只是因腦中的想法,卡在胸口那不舒服的緊繃感通常也是主要因素。

因此,練習覺知並客觀觀察自己的情緒與身體感覺,變成是重要的關鍵。遇到高壓情境時,先深呼吸2、3次,接著客觀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。

若我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或感覺,卻不像過去一樣習慣評價與排斥它們,而是好奇地探索、客觀如實的體驗,不把「它們」當作是「我」,甚至試著與它們和平共處,若能如是練習,我們將能截斷壓力焦慮的負面循環,往喜悅、輕鬆、活力的方向邁進。

 

4個實用的正念練習方法

1.三分鐘呼吸體驗:

一天當中找幾個空檔,舒服地坐著,眼睛輕閉,身心放鬆,接著把注意力放到鼻端,來觀察呼吸的進出,不需控制呼吸,就是體驗它、覺察它、陪伴它,3、5分鐘都可。平常就可多練習,當你覺得心煩意亂或緊張不安時更可以試試。

2.正念步行:

找個地方散步走走,即使是辦公桌到洗手間之間的距離也行,步行時留意腳步抬起與落地的動作,留心腳底板與地面接觸的感覺,以及身體的重量感,並可留意空氣流過臉頰、手臂、雙腿的感覺。

此外,當你在排隊時,也可利用這個時間去留意自己的站立與呼吸,去感受腳與地板的接觸面、以及整個身體的感覺。

3.正念飲食:

吃飯時,可減慢咀嚼的速度,用心品嚐食物的味道;帶著覺知,來看著食物、聞著食物、嚐著食物、嚼著食物、以及將食物嚥下。

4.正念入睡:

不在乎何時能睡著,也不要去看現在幾點,甚至連想睡著的企圖心都放下,就只管躺在床上、放鬆各部分肌肉、並且在當下體驗呼吸、享受呼吸,而通常觀察呼吸沒多久就會突然不省人事、進入夢鄉,下次恢復知覺已是早上的鬧鐘響時了,不去計算自己幾點睡著、共睡了多久,但很清楚起床後精神非常好,內心也安定喜悅。

以上這些,真是美好的轉變與體驗。最後,以一首宋朝慧開禪師的短詩跟諸位讀者們分享: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

 文章出處:台灣正念工坊-陳德中老師